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洛水地理缘

结识有缘人是我最大的快乐

 
 
 

日志

 
 

充分运用图象资料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2013-06-20 08:50:48|  分类: 学科论文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充分运用图象资料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卢氏县育才中学   高小根

我们知道,“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初中地理最大的难题就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大象版教材非常重视图象的作用,不仅图象的内容比重大,而且选编中还注意到图象的实用性、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并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在图象的表达立式上更加多样化,对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有着特殊的功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用好这些图象资料,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与做法。 

    一、用形象与抽象图象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图是各种地理事物的高度抽象概括,七年级不少学生不会读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正确、耐心、细致的引导。 例如: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P29中的“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它们既是一种形象的表现形式,又是表示山地的特殊部位的抽象的符号(因为它去掉了很多特征,只抽象出其简单的特征,并用线条表示出来),既说明了山地不同部位的准确位置,又反映了它们与其它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这就反映出运用地图进行思维的一般特点,即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巧妙结合。 

    大象版教材中还增加了大量的景观图、素描图、示意图、剖面图、动态图、漫画等,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各种地理事物的表象,大多数情况下进行的是形象思维。同时,地图中又有大量的抽象符号,如:用▲代表铁矿、用■代表煤矿、用◎代表城市、等高线代表了高度的分布、动态图反映地理事物发展的趋势等等,都是对地理事物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在使用地图时,同样进行着大量的抽象思维活动。 

    运用地图时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即“抽象化”的形象思维,它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有很高的价值。因为现代思维科学肯定了形象思维在创造性行为中的作用。从万有引力的发现,到现代雷达导航的发明,从飞机的发明到人工智能的研究等等,无不渗透着形象思维的功绩。七、八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的活跃期,因而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中的图象优势,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但是,使用地图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景观图片、幻灯片、电影等直观教具,它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是概括的表象,这种表象往往会促使学生产生直觉思维,从而进入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例如,用中国地形图分析长江的水系水文特点,学生结合长江流域地区的地形特点就会得出:在山区水流湍急,水力丰富,可以发电;在平原地区则水流平缓,可以航行,灌溉等结论。在这里绝大部分学生进行的是形象思维,即凭借头脑中的表象(高山的流水,从很高处往下流,水流很急;平地水流很缓慢)进行思维活动,而不一定是先经过一连串的逻辑推理,如山地地势陡峻→高差大→河流水位落差大→流速快→水力丰富,才获得以上认识的。这种形象思维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地理知识,而且具有不受已经形成的地理概念、规律与理论约束的特点,容易产生直觉,即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即帕格森所谓“理智的体验”。所以,初中地理教学中,重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意义十分重大。

二、用“模型化”思维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人们思维的“模型化”可以促使人的思维定量化、形式化、科学化,目前十分引人注目。大象版教材中的地图对培养学生掌握“模型化”思维方法,有很重要的作用。 

    大象版教材的地图模型,内容丰富多样,每一张图都可视为一个具体模型。据统计,仅七年级上册教材就有地图33张,也就是33个图型模型。加上示意图、景观图等,共有137幅图象。从这些模型的研究对象上看,有状态模型,如政区图、地形图等,有过程模型,如各类经济联系图,资源分布图,气候图等,都是学生开辟“模型化”思维的园地。 

    如何将教材中这些地图用来发展“模型化”思维的功能呢?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地图的内容、形成过程与功能等有机联系起来,突出地图的模型特点,并教会学生使用地图模型进行思维的方法。 

    每一幅地图都是根据一定目的,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某一特征进行抽象和概括才绘制出来的。如中国地形图就是经过对中国地形众多特征的抽象后概括出来的,它十分明确地突出了地形呈阶梯状分布和特点(用深褐色——棕色——绿色表现出三级阶梯)。经过抽象、概括后形成的地图,出于建立模型的目的的不同,其结构也不会相同。如中国地形图是表现地形分布状态,只表明方位即可;中国煤炭和油气资源图则须表现出煤炭和油气分布和流动过程(包括起始点、路线、甚至流量);经济联系图又须表现出不 同经济部门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包括交通线、原料供应线、产品销售线等)。这些不同的结构必然表现出一定的功能。如中国地图通过地形的状态反映高度的分布以及各类地形的位置关系。中国煤炭和油气资源图则通过煤炭和油气资源的流动过程,反映出能源与地区经济、人口发展水平的一定联系。在此基础上“预见” 事物的发展,完成认识新知识的任务,这就具体地体现了地图的模型性质。 

    将各种地图模型配合使用,长期地、经常地对学生进行地图“模型化”思维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形式化、科学化,并逐渐掌握“ 模型化”思维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的教学效果。

三、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运用图象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材中的图象要认真研究,弄清它们的性质、特点以及智育、德育功能,融会贯通。这样,讲起来就会得心应手,顺理成章。图象教学有以下方式: 

    1.图文结合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与文字是相辅相成的。地理图象印证文字内容,文字描述图象。图象知识的讲授,也就是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掌握了图象知识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教学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如讲授矿产分布、工业布局、耕地利用、行政区划、自然资源等都必须结合相应的地图,边讲解边引导学生看图(挂图、地图册、教材图象、多媒体图象等),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建立空间概念,形成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图引文

    教科书中安排的“学习行动”栏目,以图夺人,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入最佳状态,激发求知欲,启发思维。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中,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获取了新知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图象和自行绘制板图,精心设计问题,巧妙地导入新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以图替文 

教材中很多地方直接用一幅图来表现和说明一个问题,而不用文字叙述。例如,在讲中东石油流向时,流向的原因没有用文字叙述,而是用图象来表示。图上画了一些粗细不等箭头,表示石油的流向和份量。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开展讨论,弄清中东石油流向路径及原因,显然比直接读文字效果要好。 

    4.读图训练

读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建立空间概念的重要一环。在学习地图基础知识之后,要将读图训练贯穿在图象教学的始终,长期坚持,逐步提高。读图问题的设计,应紧扣主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后总结规律和成因。读图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①识别图象类型,明确读图目的;②认别图例,了解方向和比例;③认真读图,弄清问题;④自我检查,相互交流读图结果;⑤师生讨论得出结论。例如,讲我国降水分布特征时,应以地图为骨架,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方法,找到答案。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时,根据教材提出的读图要求,找出1600mm800mm400mm200mm几条等降水量线,用蓝色笔描出后三条等降水量线。仔细观察上述每一条线所在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对它们的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明确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状况及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通过读图活动,学生不仅对我国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会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达到了文字叙述所不能比拟的效果。 

    5.填图、绘图训练 

对学生进行填图、绘图训练有利于地理知识的巩固和地理技能的培养。因此,新课标要求学生正确填注地图、绘制示意图和地理图表。填图练习,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文字的大小、书写要规范,间距、位置要准确,不能随心所欲,张冠李戴。要使他们明白:图上相差毫厘,实地失之千里。绘图训练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课堂训练。要求根据学习内容动手动笔,绘制区域地图时,先总结区域轮廓,如非洲、南北美洲都略呈倒三角形;中国形似雄鸡等。再根据教师讲授的内容,分别把山脉、河流 、矿产、铁路等地理事物画在轮廓图上。讲地理事物的运动和成因时,只需学生画出示意图就行。分析资料时,要求学生绘制地理图表。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必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增长地理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外训练。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地理调查,收集地理素材,在教师的指导下,编绘学校平面图、家乡交通图、资源分布图等。 

    6.用图训练 

在地理图象教学中,采取拼图、游戏、知识竞赛、讨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用图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使用地图、地理图表的能力,并能从地图上迅速查找到课外阅读、听广播、看电视接触到的国家和地名,收集地理信息,扩大知识面。能从地图和图表中分析、解释一些地理问题和现象,以提高地理综合应用能力。

  评论这张
 
阅读(8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